從去年八月起,我進入工研院能環所工作,
至今年三月底離職為止,一共待了八個月的時間。
研究的工作其實和學校類似,就是提個計畫而開始看文獻做實驗嘛,
但當時我總覺得自己是在為人類的未來而努力著,生質能源,好有使命感的題目,
我看了好多文獻,似乎從碩士班一年級之後就再也沒有這種熱情了,
全新的領域,全新的技術,期望能把人類的文明也帶進一個全新的境界。
每次家人朋友們問起我的研究時,我總是興高采烈地和他們談著新能源的願景,
我們要把生質物中的油脂提煉出來,再經過改質步驟轉化為高品質的燃料油品,
不用擔心油田乾枯喔,因為我們可以自己種植,生生不息源源不絕。
「哇,那你以後發達了啊!」
那時候我們新能源組的組長、辦公室的主任、還有計畫主持人,
都對我在學術研究上的投入和能力感到超乎預期的滿意,
也期待著我能將學校裡的專業技術傳授給他們,讓我們小組能夠得到突破。
超臨界流體,一聽就覺得很屌,而且也沒什麼人會的感覺,
兩種比較前趨的技術結合起來感覺就很厲害。
後來因為一些緣故決定離開新竹,雖然對這個工作還是有些捨不得,
而且也還有很多期待,但終究還是被我放棄了。
臨走前還提了一個小小的Proposal給主任,作了一個下午的簡報,
把我的想法和技術都給小組的同事們聽,
他們聽得心醉神迷,但也對我的離開感到可惜。
「我們就快要得到成果了啊!」主任最後還是這麼和我說。
「為什麼不堅持下來呢?有你的專業我們真的可以得到突破的!」
不過我也沒想這麼多,只是當時就不想待在工研院,不想留在新竹了。
現在的工作呢?可以說是已經完全脫離學術界了,
和原本我真的曾經愛過的研究工作也八竿子打不著啊,
雖然主管還是用了「企畫研究員」這個頭銜來讓我開心,
但其實我也不是那麼在意是不是作研究啦。
目前偏向產業分析和集團內部的策略規畫及原料調度的工作其實也挺有趣的,
石化業的產業資訊,石油為主要原料,當然也就會注意到生質能源的消息。
生質燃料快玩不下去了啊?!怎麼會這樣。我一邊看著報導一邊訝異著,
雖然同時心裡也想著我離開的時間點選得還真剛好耶,
但也覺得很可惜,一個全世界都紛紛投入並備受期待的議題,
沒想到竟不知不覺引發了另一場災難。
不曉得之前辦公室的夥伴們現在怎麼走下去?
以下文章轉錄自 大愛新聞
沉默海嘯--天災頻仍致糧損 生質燃料引糧荒
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目前全球有36個國家面臨嚴重糧食危機。全球暖化天災頻傳,使得農作物的收成大為銳減,為了降低石油危機,糧食作物像是玉米和大豆,又轉作開發生質能源,與民爭食,食物的供需失調,讓糧價創下歷年來新高。
於是有一個新名詞出現,叫做「沉默海嘯」,因為全球糧荒,就像海嘯般襲捲全世界,比真正的南亞海嘯更可怕,它掀起不知何時才能停息的糧荒巨浪。
成千上萬的群眾暴動,物價飆漲加上偽鈔橫行,非洲索馬利亞的商家只接受美元交易,這讓民眾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吃。聯合國警告,索馬利亞一千萬人口,嚴重到已經有七百萬人面臨營養不良的窘境。
中非盧安達,民眾為了求生存,甚至有人一天只吃ㄧ餐。
婦女的黑袍拉得再緊,也抵不住刺骨寒風,無情大風雪,吹起阿富汗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寒害災情,世界糧食計畫署估計,到今年六月份可以恢復耕種之前,約有250萬的阿富汗人會缺乏糧食。窮人把餵牲畜的粗食端上桌,就連學校老師也罷課抗議。
小朋友大口扒飯,北韓三分之ㄧ的兒童有營養不良的問題。去年北韓遭受四十年來最大的水患,水災造成的衝擊,持續影響今年北韓的糧食供應,更傳出有農民餓死的消息。
孟加拉各地爆發搶米大戰,風災加上全球米價急遽攀升,孟加拉陷入1974年以來最嚴重的糧荒,窮困家庭的收入有七到八成都用來買糧食,還只夠一天吃ㄧ餐。
加勒比海島國海地,民眾紛紛上街頭抗議,引發一波波流血衝突。在海地,八成的白米都是靠進口,加上颶風侵襲,糧食作物嚴重短缺,有八成民眾每天薪資不到台幣六十元,苦不堪言。
南美洲玻利維亞,大水淹沒大片土地,牛只能啃樹葉充飢,骨瘦如柴。玻利維亞西部地區同時也遭逢旱災,農作物收成銳減,民眾必須靠政府發放糧食勉強度日。
不只貧窮國家,歐洲也遭逢糧荒之苦。南歐科索沃,民生物資大多仰賴進口,十天之內物價就漲了一到兩成,糧食危機考驗著才剛宣佈獨立的科索沃,更丟給全世界一個大難題。
賴索托、索馬利亞、史瓦濟蘭、辛巴威、查德、剛果、衣索比亞、肯亞、蘇丹、伊拉克、阿富汗、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玻利維亞、多明尼加、海地、尼加拉瓜、俄羅斯、摩爾多瓦。沉默海嘯無聲無息的來,襲捲全世界,卻掀起不知何時能停息的糧荒巨浪.....
文字撰稿:劉芳瑜 攝影剪輯:余國維
- May 29 Thu 2008 16:47
沉默海嘯 生質能源引爆糧食問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